Paul M. Zoll 個人簡介
1911–1999
Paul M. Zoll 在波士頓出生並接受教育。他曾入讀哈佛醫學院(Harvard Medical School),然後在波士頓的貝絲以色列醫院(Beth Israel Hospital)接受訓練並執業至今。在二戰期間,他與 Dwight Harken 共同說明如何以手術程序,移除心臟與大血管內與附近的異物、彈片、子彈和其他金屬物件。這些出版物讓醫師能夠成功為心臟施行手術,這種介入治療在之前相當罕見。
1950 年,美國外科醫師學會(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)在波士頓的一次會議中進行簡報,內容關於經靜脈導管刺激竇房結。這次簡報讓 Zoll 得到啟發,讓我們開發出一種技術,可在心搏停止時在完好的胸部上為心臟起搏。在 1952 年的一份劃時代出版物中,他說明了心臟復甦的方法:在赤裸的胸部上使用電擊片,以 100–150 伏特的電壓電擊 2 毫秒時間長度的脈衝,每分鐘刺激 60 次。這項開創性的臨床描述,推動社會廣泛評估起搏程序;此外,無收縮心臟停止能夠以刺激方式再次起搏,這種方式廣受醫學專業與大眾認可,且成為未來臨床起搏發展的基礎。雖然這項技術最終無法廣受接納,僅在緊急狀況下採用,因為會帶來相關痛楚,而且患者的移動能力會受到限制。後來,這項技術得到改良,方法是使用更大的皮膚電擊片與更長的脈衝時間長度,相關改良可降低電擊的痛楚,因此獲得更多人接受使用。
1955 年,Zoll 說明一項機械技術,用於「刺激」無收縮心臟停止。1956 年,他公布一種經皮方式終止心室纖維顫動,而且大幅提高電擊強度,可高達 750 伏特;其後,他再說明類似的心室纖維顫動終止方式。他採用交流電擊,此舉開展了臨床心臟整流—電擊除顫方式,但最終由直流電擊取代,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方面的理由。
最後,他倡議在冠心病監護病房中監測脆弱期的患者。第一批相關的監測設施採用由 Electrodyne 公司製造的設備。多年來,他都和這些設備有所關連。他曾簡略地參與開發以開胸術植入的心律調節器,然而他與 Electrodyne 不久便終止了製造這種裝置。他一生中曾參與開發緊急起搏與電擊除顫技術,但沒有參與之後的植入式心臟起搏或植入式心臟整流—電擊除顫技術開發,而兩者都受惠於他不斷做出的創新努力。
Zoll 一生中擔任過執業醫師,以小心與全力照護其患者而著稱。某些患者曾受他照護超過十年,期間他一直在進行突破性的心搏過緩與心搏過速研究。他在 1973 年榮獲拉斯克獎(Lasker Award),並於 1989 年獲得由北美起搏與電生理學會(NASPE)認可為心臟起搏發展推動者。
1980 年,Zoll 成為 ZOLL Medical 的共同創始人。他在電生理學、體內與體外除顫、心臟整流和體外起搏方面影響深遠,為公司奠下堅實的基礎。超過 30 年後,以他命名的公司稟承一貫傳統,公司的文化一直集中於由該技術提供的先進照護科技與改良。